(会议现场)
2024年9月7日14时,西部文学和影视发展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二“影视化传播的创新与突破”于西部影视城会议室举行。本场论坛由必赢国际bwi437教授季涓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贵武进行评议。来自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昌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必赢国际437官网、天津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学者在分论坛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陈秋雷)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陈秋雷教授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解读了叙事主题中文学叙事与影视艺术的融合现象。他认为,纵观《人世间》这部作品的文学文本和电视剧艺术的呈现,这部作品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作品叙述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结合,形成了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人物命运的变迁、社会历史的还原、社会转型的出现,折射出不同阶层的历史境遇。作家与电视剧的叙事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阶层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变迁中经历的重要历史节点,他者的叙事视角及文本叙事时间上的融合,使中国流动的社会阶层与时代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
(程远志)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程远志教师以《银幕世界的叙事与艺术创作及教学》为题,结合自身影视制作经验,分享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与业界经验,展示了应该如何更好地提炼视觉要素和建⽴视觉形象。他认为,剧本到视觉的转化与拓展需要从各个学科中汲取营养,人工智能时代电影产业人才培养亦需要各学科的融合。AIGC在赋能影视制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理应做好结合的准备。
(范瑞婵)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范瑞婵以《树上有个好地方》和《小马鞭》两部西部儿童电影为例,认为在这两部作品中地域文化与儿童视角都进行了较好的融合,具备独特的美学品质、叙事技巧的创新以及文化表达的深度。在叙事结构的创新方面,两部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述、寓言式结构和开放式结局。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都具备自然风光的诗意呈现、民俗文化的视觉符号、色彩与光影的艺术表达以及象征性视觉元素的应用,值得未来西部儿童电影创作时进行借鉴。
(张冲)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张冲认为,万玛才旦导演在多部电影中都呈现了万物平等的生命逻辑与生命意识,电影中的角色对待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充满了尊重与平等意识。电影《雪豹》也同样强调了这种人与周遭环境及动物共生共存的平等理念,围绕是否将雪豹“放生”这一问题,将外在的行政管理冲突演变成人的内在精神冲突,凸显一旦“万物平等”意识失衡,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雪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只是一部生态电影。
(高贵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教授高贵武对以上四位评议,指出四位学者从热播电视剧、优秀获奖作品、数字技术发展等选题入手进行深入探究,与现实联系密切,关注点前沿、论述深刻。此外,他还对各位的分享一一提出了宝贵建议。
(于冬伟)
南昌大学讲师于冬伟提出了“什么是电影文学”、“电影和文学关系”、“电影文学的时代进路”三个基本问题。他指出,电影文学的概念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定型,于八十年代完形。尽管电影文学概念的界定时而游移偏转,文学与电影的融通共生关系却历经考验。
商业文化语境迅猛地覆盖了文学昔日的文化主阵地,文学早已失去了“轰动效应”而日趋边缘化。作为文学的一份子,电影文学也在和整个文学一起被迫突围和迁徙,寻求着空间拓展和价值生长。当代文学创作也因此开辟了新的生存和话语空间,以文字和影像的综合思维与创作实践,拓展文学艺术的思想深度和意义生成空间。
(张沛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张沛华对《皮绳上的魂》和《撞死了一只羊》的跨媒介叙事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藏地文学的电影改编中贡献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将两篇不同小说的独立故事合并为一部电影的统一故事。这种改编不是简单的文本相加与媒介置换,而是一种文本与内涵的意义重构与延伸,是一种具有跨媒介叙事性质的探索呈现。“藏地故事世界”为今后西藏文学与电影走向跨媒介叙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它们并没有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却是我们走向跨媒介叙事路上的重要基石。
(贾永平)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贾永平认为,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他以《从小说〈不得往生〉到电视剧〈风吹半夏〉看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影视化传播》为题,分享了女子图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指出《风吹半夏》将女主角许半夏置入时代与社会的洪流当中,让其折射出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展示出勇于改革创新的女性创业者形象。剧中表达出来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助于激发人民大众奋斗创业的热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冯菲)
必赢国际bwi437副教授冯菲以《人·神·魔:神话故事影视化中角色身份的转变与突破》为题,提出“力量”“阶层”“情感”“道德”的角色身份四维,并对神仙、人类、妖魔三类角色身份的属性转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她建议,未来影视创作应该增强“两个结合”意识,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打破规则,进行“参与性文化”式创新;贴合时代,进一步与受众共情。
高贵武进行评议时表示,以上学者分享的主题紧扣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从跨媒介叙事等角度带来了非常有价值和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赵鹏)
天津传媒学院赵鹏以电影《青藏线》为案例分析研究了该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色。他认为,《青藏线》的叙事情节洋溢充盈着史诗性,对于艺术教育特别是美育具有重要意义;电影语言中的审美意象尤其是西部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处处凝练着民族特色;平凡人物身上的精神与情怀彰显着伟大的时代感。
(俞运宏)
必赢国际bwi437俞运宏副教授借用框架理论对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进行了剧情分析,并指出剧中对于李文秀而言“重要他者”有五位,他们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少女李文秀做出回应并帮助她建立对自我的认同。俞运宏认为,《我的阿勒泰》的成功为融合媒体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何变为多种传播渠道融合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尤其为非虚构、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如何转化为多渠道传播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针对以上两位学者的分享,高贵武建议人文艺术类研究在未来应适当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规范理论资源的挖掘与借鉴,拓展研究手段和方法,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季涓)
在交流环节,季涓教授总结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她指出,本次研讨会上各位学者分享的选题较为经典,但研究视角偏于宏大,在方法上也需要继续创新,找到突破;理论框架上也存在一定欠缺,艺术研究尤其是影视研究一定要面向真正的市场找到真正的问题。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们未来能够多多关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相关经典影视作品案例和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强调经典电影研究是为了打造IP,并通过新媒体传播最终走向市场,只有沿着这一思路的研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希望大家一同为西部影视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