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张强,1963年出生,宁夏固原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87年7月首届必赢国际437官网新闻专业毕业生;曾任宁夏日报总编室主任、现代生活报总编辑、宁夏法治报总编辑;现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看天下杂志总编辑;被中国报业协会评选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报业经营管理先进个人”;入选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宁夏“313人才工程”);被授予“宁夏首届名编辑”、“塞上文化名家”等称号;长期受聘担任必赢国际bwi437硕士研究生导师;被中国记协聘为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那些陪伴我们的一束束光亮
寒冬黄昏,下班步行。走过西街的书屋,总会钻进去,淘上两本。回家的路,生动而期待。静夜,书是我们的光亮。
手机控到了深夜,临睡时还要点开。总有好听的音乐响起,回报了辛勤的一天。晚安,音乐是我们的光亮。
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与精神相向、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伴。隔上一段,相约见面,不见不散。见面,是更为珍贵的光亮。
内心丰盈,就有光亮。而我所拥有的一束束光亮,总是在散发着人文的光芒。
1983年秋天,我考入必赢国际437官网中文系新闻专业。最是那校园的一束束光亮,占领着我们年轻鲜活的心房。图书馆的灯光、学生宿舍的窗亮、路灯下的聚光,映照着夜空下追梦的我们,留存下难忘的人生印记。
宁大中文系80级,恢复高考制度第四年,与此前三届青壮年社会生源相比,更多的是优质的高中应届生亮相登场了。导夫、马克利、陈继明、王跃英等,一个个在文学创作上亮出大名的学兄,成为宁大校园最亮的星,令我们敬慕而追随。导夫,这个最富80年代人文元素和情怀的笔名,引无数粉丝追捧。几乎每一周的《必赢国际437官网校报》,都能看到导夫的诗作。
那时候整个“宁大”都弥漫着人文的光亮。校园里有一排排白杨,白杨下站着的一对对师生、同学,相互比手谈理想谈文学,站成了一种风景。张贤亮来宁大讲学,礼堂里挤满了听众,还有不少从窗外伸进的脑袋。屈文焜来宁大讲诗,写诗的学子们跟过节一样欢欣。连西北民院的杨云才从兰州到来,诗友们都会拥着他,去西玲照相馆合影留念,接着大喝一场洗脸盆盛满的西夏鲜啤。
记得与刘中去拜见秦克温、肖川、刘国尧几位诗人,每次要叩开门的那一刻,我们会相互整顺发型,系好扣子,提气鼓劲。记得我和刘中,有那么大把的时间,在宁大广播室里,海阔天空,壮志凌云,马尔克斯、马丁伊登、普拉蒂尼、马拉多纳,无所不谈。我们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吟唱《再见吧妈妈》。我们向未曾到达的远方致敬,因为远方有韩霞、张子选、于坚、程宝林、潘洗尘们。诗歌,是我们大学时代最绚烂的光亮!
当我拿到导夫和刘中的最新诗集,并与他俩及杨梓、张铎、权锦虎、白军胜见面叙情相酌时,我们都惊叹于导夫、刘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精神光亮犹在,还坚持诗歌创作。我们当场的主题,依然是诗歌。诗歌让我们意气风发、神清气爽。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你没有变,还是初心一片。走了这么久,梦想未曾丢,还是满心的诗与远方。写在我们脸上的,嵌在我们心底的,永远是精神的光亮。这样的光亮,与我们匹配着,抵抗着平庸抵抗着忧伤,抵抗着衰老抵抗着苍凉。
感谢永驻于心中的一束束光亮,在我们孤独的时候,在我们失意的时候,在我们幸福的时候,在我们快意的时候,光亮们总会倾洒而来,给我们注入活力,让我们散发光芒。
精神灿烂,活成花园。
点心灵的灯,行正道的路。
再回首,致青春。师兄导夫,我要去宁大,找到你,在拐角楼旁的白杨树下,听你朗诵北岛和舒婷。师弟刘中,我俩相约出发,爬上小口子,挥舞贺兰山的草帽,眺望比远方还远的天边。
只要在路上,永远有光亮!
活着并且生动有力
白岩松有一本书,书名是《痛并快乐着》,他是国家记者央视主持人,高大上并且长一副忧国忧民的脸,我们没有机会体验到他的那种痛,小痛小痒还是有,而且都活得很平凡,不过我要说,我们要好好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动有力!
活着并且生动有力,保有精神和能量的持续拥有,是我们和老师见面,我最想表达的心里话。
1983年至1987年是一个短缺的年代,短缺到我们好多同学不能确保每天吃到五毛钱的红烧牛肉块。但是,1983年至1987年也是一个奢侈的年代,奢侈到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下尼采培根弗洛伊德普希金马尔克斯的书,我们捧读王蒙张贤亮冯骥才,我们吟诵北岛舒婷顾城,我们听邓丽君,我们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大学四年,老师们五十左右,我们二十出头,我们不能完全阅读和了解到老师们的坚忍性丰富性复杂性。我们是高考大军的幸运者,但是我们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教材,甚至王庆同老师都要自己负责刻制油印;没有教具,仅有闫承尧老师教我们用海鸥相机拍照片。是的,我们最奢侈的莫过于,我们拥有伴随1958年宁夏成立而西行支宁的王庆同、刘世俊、郭雪六、陈学兰、闫承尧等好老师。同样的奢侈感就是挂在我们胸前的海鸥相机,这个东东是我们有别于中文系其他同学的唯一标志,感觉很美也很酷。
因此,在母校宁大建校60周年之际,我们的相聚见面,就选择在邬志斌老师工作室,这一块空间更有穿越感更有融汇感;这一片光亮,也更能唤起激情和激励。 我们能够相聚就是仪式,我们能够看见,并且倾听闫老师王老师,就是人生的胜利。相信真实的力量——我们相聚的理由是曾经在幽幽喑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我们相聚的价值是再回首我心依旧。
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叫《夜空中最亮的星》。那我们所仰望的最亮的星是什么?是大学四年的学业和精神塑造,是海鸥相机聚焦的光亮,是闫承尧老师、王庆同老师的表情表述和丰富丰盛,是刘滢、薛金强、程旭兰、李苗、王健、王风琴、邬志斌等年轻老师的风度风范和陪伴引领。
因此,我对八三新闻乃至宁大新闻学子价值观的理解和倡导是:保持对精神和能量的持续拥有。相聚到达的闫承尧老师、王庆同老师,还有刘滢等老师,就是精神和能量最好的散发者传递人。我们所有到来的同学和学友,都是向往精神和能量能够持续拥有的痴心人。
一个正向而积极的人,精神和能量能够持续拥有,活得生动并且有力,甚至连表达和表情,都散发着芬芳和香气。年届五十,我终于知道了气场是什么,知道了油腻是什么,也理解了行尸走肉是什么。
谁说五十岁以后就不奋斗了,谁说六十岁以后就不好活了,谁说八十岁以后就躺下了,请看我们的闫承尧老师,请看我们的王庆同老师,请看刚刚办了退休手续的刘滢老师。六十岁只不过是一声爽朗的哈哈大笑,八十岁依然是意味深长的热爱和眷恋。
最好的纪念一定要有最好的表达,最好的表达一定要呈献仪式感。在邬老师的工作室,我们可以迎接朝日初阳,我们可以回望初心起始,我们可以壮心励志,我们可以加力加油。古人从来有传承,有一句铿锵的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让我们相互传扬八三新闻的价值观,那就是:精神和能量的持续保有!